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规程
一、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规程
1、?体化污?处理设备具有三种放置形式:?放置在地坪以下;?放置在地坪 以 下 ? 半 , 地 坪 以 上 ? 半 ; 三 放 置 在 地 坪 以 上 。
2、?体化污?处理设备基础根据出具的基础参考图施?,基础要求承压4-5吨每平?米,必须?平,基础顶面?杂物,并应在混凝?基础浇注养护期结束后才能进?设备吊装就位(钢筋混凝?基础自然养护需要14-21 天),地埋 式?体化污?处理设备在施?前对?质不详的情况下适当做护坡,以防塌?。
3、管道安装连接应该在设备就位时考虑好,设备吊装必须按设备实际自重以及吊装距离,选择吊车吨位?小,设备就位按照平面布置图以及现场实际,设备的位置、进出??向以及互相间距摆放正确 。
4、 设备吊装就位后,为防?移位, 须向设备中注?污?(?污?时,用其他?源或自来?代替,MBR膜池注清?),充满度必须达70%以上,以防设备上浮以及倾斜。
5、地下式或者半地下式设备就位完成并且检查?误后后,?可回填???最低的法兰处,?便设备安装。
6、设备安装完成后,回填???设计地坪,回填时应注意:(1)设备?孔盖板必须?出地坪 50mm 左右;(2)回填的??不能堵进??;(3)回填的??不能有块状物以及尖状物;(4)回填??时需慢慢回填并且回填机械距离设备2m以外;
7、电控柜控制线与设备接通,接线时注意风机及潜污泵电机的转向,如地下室控制柜要放在通风处,保持?燥,?般控制柜不能放在露天。如漏天放置,须用室外雨型配电柜,以免控制板及接线头漏电,发?危险。
?、系统设备使用前检查
当系统第?次启动或长期停运后的重新启动,必须检查:
1、所有?动阀门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。
2、每台鼓风机出风管旁的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。
3、检查风机的油窗,是否有?够的油量及润滑情况。
4、检查?泵管路是否有渗漏及吸??有?堵塞。
5、设备时检查好电路,接线控制柜线路是否正确,电压及电流是否符合要 求 , 显 示 正 确 。
6、检查自控仪表,即?位及各种设备状态指示信号,显示是否正确。
7、检查接地线接触、用电设备对地电阻是否良好。
8、检查 380V 电压是否到位,三相电压是否平衡。
9、合上电源开关,检查各分路用电设备的电机转向是否符合要求。
三、系统的开启与运?
开启电源总开关,将各种设备自动运?开关打开。 观察各设备运?状况有?异常。设备进?需要在?动状态,待箱体内?满后?可自动运?。
1、待系统正常运? 2 小时后,系统可以??值守达到自动运?。
2、系统正常运? 6 小时后,污?处理系统进?连续进?、出?的稳定阶段 。
3、当发?停电时,所有电?设备停??作。来电后,所有动?设备会自动进 ??作状态(自动运?时),如所的动?设备处于?动状态,则根据需要 对动?设备进???启动。
4、设备进?正常运转后,每 2~4 小时对电控柜及各处理构筑物巡回检查? 次,做好记录?作。?泵及风机发?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?员进?维修。
四、电?与自控
1、设备电?控制柜为微机控制,采用 PLC 可编程控制器,或则普通控制柜,输出采用交流接 触器。本控制柜同时控制潜污提升泵、风机,回流泵等的控制,并结合?作情况实时监测,具有自动?;けňδ?,还配有
?动,自动控制系统的切换??刂剖毙蚓扇我獾鹘?。
2、各类电?设备均设短路、过载、缺相、?压等?;ぷ爸?,确保电器设备 安全 运 ? 。
3、提升泵及回流泵采用污?潜污泵,提升泵为?用?备,液位控制,交替运?,交替切换时间为24h,提升泵由液位控制器传递信号,当液位由低到?到达?作?位时启动?作泵,当池内液位到达低液位时提升泵即 能自动停泵,回流泵?般通过时间控制,间歇运?,污泥回流间歇时间?般开5分钟停25分钟,硝化液回流泵?般开30分钟停35分钟。
4、调节池污?较少,液面低于?泵启动液位时,?泵停??作,为使污
?设备内?物膜的正常?长,风机采用交替运?或间歇运?。风机为? 用?备,时序控制,交替运?,交替切换时间24小时,间歇时间?般开2h 停1h。当?台出现故障时报警系统自动声光报警,同时另?台自动投
?运 ?,打开进?阀门进?曝?并调节好?量(其??比 20:1),?经调好,?般情况下不变动。
5、设备控制在控制柜上按照设计?次完成。(?特殊情况下不得采用?动控制?式),?动控制通过面板上按键开关,由??控制潜污泵、风机等开启和关闭。
五、活性污泥的培养
1.培养前的准备?作
(1)各构筑物建成或者设备安装完成,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,静压试验证明?渗漏,?下沉位移,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。
(2)电器、机械、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、联动试车正 常。最后按有关规程(说明书)验收合格。
(3)根据日后运?管理需要,有条件的污?处理厂(站)需进?最 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,如 pH、?温、COD、?物相等,用以指导活 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?。
(4)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,包括污?流量昼夜变化情况,?质(pH、 ?温、COD、含氮、含磷、有毒物质等)及其变化情况,各种设施 和设备的技术参数。有条件的地?最好对受纳?体(如接纳排污的河 流等)本底?质调查备案,以便考察若?年后对受纳?体的影响提供 依据。
(5)根据处理?质状况备?必需的营养物(碳源、氮源、磷源),以 备缺什么补什么。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?污?性质相似其他污?处 理厂(站)的?(或浓缩)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?物培养用的菌种。
(6)操作?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?程?面的情况,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。
(7)?员到位,自培养和驯化后?般应使系统连续运?,不能脱?。
(8)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。 从培菌伊始,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,确保启动与正式运 ?的有序进?。
2.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,也称直接培菌法。它是利用废?中原有的少量微?物, 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。城市污?和?些营养成份较全、毒性小的?业 废?,如食品厂、?类加?厂废?,可以考虑这种培养?法,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。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?种。
(1) 间歇培菌。将曝?池注满废?,进?闷曝(即只曝??不进废 ?),数天后停?曝?,静置沉淀 1-2 h ,然后排出池内约 1/5 的上 清液,并注?相同量的新鲜污?。如此反复进?闷曝、静沉和进?三 个过程,但每次的进?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,?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 短。在春秋季节,约?、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。当曝?池混合液 污泥浓度达到 1 克/升左右时,就可连续进?和曝?。由于培养初期 污泥浓度较低,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,回流量也要少?些,此 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,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。当污泥浓度达到? 艺所需的浓度后,即可开始正常运?,按?艺要求进?控制。
(2) 连续培菌。先将曝?池进满废?,然后停?进?, 闷曝半天? ?天后可连续进?。连续曝?,进?量从小到?逐渐增加, 连续运? ?段时间(与间歇法差不多),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。曝 ?池污泥量达到?艺所需的浓度时,按?艺要求进?控制。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?直接培养活性污泥,其培菌过程也是微 ?物逐步适应废?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。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规程
3.接种培菌
于?部分?业废?处理厂。城市污?厂如附近有种泥,也可采用此法, 以缩短培养时间。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?种:
(1)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。采用附近污?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(种泥 或种污泥)来培养。城市污?和营养齐全、毒性低的?业废?处理系 统的活性污泥培养,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?中加?种泥进?曝?, 直?污泥转棕黄?时就可连续进污?(进?量应逐渐增加),此时沉 淀池也投?运?, 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。为了加快培养进程,可在培 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?粪?或其它营养物?;钚晕勰嗯ǘ却锏? 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。从经济上讲,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,? 般情况下控制在稀释后使混合液污泥浓度在 0.5g/L 以上。 污泥投加量(池容)厌氧池投加颗粒污泥10-15%,缺氧池投加污泥20-30%,好氧池投加污泥30-40%,对有毒?业 废?进?培菌时,可先向曝?池引?河?,也可用自 来?(需先曝??段时间以脱去其中的余氯),然后投?种污泥和未 经发酵的?粪?进?曝?, 直?污泥呈棕黄?后停?曝?,让污泥沉 降并排掉?部分上清液,再次补充?定量的?粪?继续曝?,待污泥 量明显增加后,逐步提?废?流量。在培菌的后期,污泥中微?物已 能较好地适应?业废??质。
(2)?污泥接种培菌。“?污泥”通常是指经过脱?机脱?后的泥饼, 其含?率约为 70~80%。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 较远的情况。 ?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。接种污泥要 先用刚脱?不久的新鲜泥饼,投加?曝?池前需加少量?并捣成泥 浆。?污泥的投加量?般为池容积的 2~5%。?污泥中可能含有?定浓度的化学药剂(用于污泥调理),如药剂 含量过?、毒性较?,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。鉴定污泥能否作接 种用,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?小容器(如烧杯或塑料桶)内加?曝 ?,经过?段时间后如果泥?能转黄,就可用于接
种 。
1、采用闷曝?式培养,菌种采用污?厂鲜污泥;
2、好氧池中添加面粉或淀粉等有机物提供营养;
3、冬季培养?温在 20 摄?度以下的时间延长到 30 ? 40 天;
具体:将曝?池注满废?,进?闷曝(即只曝??不进废?),1 天后停?曝
?,静置沉淀 1-2 h ,然后排出池内约 1/5 的上清液, 并注?相同量的新鲜污?。如此反复进?闷曝、静沉和进?三个 过程,但每次的进?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,?闷曝时间要比上次 缩短.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规程
六、处理设备维护注意事项
1.当设备埋于地下时、要注意保证下雨设备周围不积?,设备的排出??必须在相对地坪-0.60m 以下,设备上?不得有车辆通过, 设备?般不得抽空内部污?、以防地下?把设备浮起。
2.设备管理必须建立?套定期保养制度,主要易损件是风机与 ?泵,风机转向不能接反,如进?污?必须清理,更换机油后?能使 用,风机启动前必须注意空?阀门是否打开。
3.设备在运?过程中如需维修或更换另部件时,现场必须保证 三?以上?员,进?充分的通风后,维修?员必须系好安全带,带上 防毒面具?能进?,防?池中缺氧和中毒事故发?。措施?案:
(1)有必要将?池污?抽?(2)用清?稀释污?池底积?
(3)如要在封闭?池动用明?,需先做好通风处理后?员再进?(4)必须保证现场三名?员以上
(5)做好应急措施 (6)检查电源线路,最好关闭电源。
4、加药装置应经常检查泵的运?情况。
5、泵、电机注意防潮;计量泵的操作使用及维护详见计量泵说明书。
6、检查管路不得有渗漏。
7、所有的润滑部位都必须进?定期润滑。
8、风机的具体维护及保养详见风机的说明书。